全球稳定币监管分化:香港严苛新规VS美国积极信号

全球稳定币监管格局分化:香港新规严苛,美国释放积极信号

8月1日,香港正式实施了备受关注的稳定币监管条例。这一全球首个针对法币稳定币的全面监管框架,标志着香港在虚拟货币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新条例要求在香港发行法币稳定币或境外发行锚定港元的稳定币机构必须获得牌照。申请实体需具备不低于2500万港元的实缴股本。在储备资产方面,要求100%配置于高流动性资产,如现金和短期国债,并由持牌银行独立托管。每类稳定币须有独立储备资产组合。反洗钱措施也是重点,发行方需建立完善机制,每日公开储备资产审计报告,禁止支付利息。用户可在1个工作日内按面值赎回法币。

条例实施前夕,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了一系列配套监管文件,包括监管指引、反洗钱指引等。这些文件进一步细化了实施细则,被业内人士评价为极其严格。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KYC条款。金管局要求持牌稳定币发行人对客户进行完整的尽职调查,并保留至少5年的身份信息。即使是非客户持有人,在特定情况下也需要核实身份。这一要求使得香港稳定币难以在DeFi协议中使用,可能会影响其竞争力。

从整体来看,香港稳定币条例设置了极高的门槛,可能将中小型企业和互联网公司排除在外。据报道,首批稳定币牌照可能仅发放给3到4家机构,主要是大型银行。

与香港类似,新加坡近期也发布了被称为"全球最严加密新规"的政策。相比之下,美国监管态度则呈现出明显不同。

就在香港条例生效前一天,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了名为"Project Crypto"的新计划。该计划提出了让美国金融市场全面上链的构想,旨在实现"全球加密之都"的愿景。

美国新政包括几个关键方面:重新分类加密资产、为DeFi应用提供制度支持、打造"超级应用"整合牌照制度、引入创新豁免机制等。这反映出美国正在围绕加密资产构建一套系统性的监管框架,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对比来看,美国与香港、新加坡的监管路径存在显著差异。美国释放了积极信号,而后两者则采取了更为审慎的态度。这种差异可能源于区域特征:香港和新加坡作为金融中心,更注重稳定性;美国则凭借其影响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全球秩序。

随着监管格局的分化,加密行业的"美国中心"格局可能进一步强化。美国市场将成为决定加密项目发展的重要战场,而其他地区或将寻求差异化发展路径。

DEFI-4.82%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6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ChainBrainvip
· 08-16 16:45
港监管也太严了8
回复0
ShibaSunglassesvip
· 08-14 07:22
2500w?啧啧这门槛
回复0
链上冷面笑匠vip
· 08-14 02:06
监管抖机灵
回复0
智能合约反叛者vip
· 08-14 01:59
钱能跑就是赢
回复0
永远在抄底vip
· 08-14 01:54
不会吧香港咋这么严
回复0
薄饼吃不起vip
· 08-14 01:52
说着香港亲无亲,监管是真严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