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C能否冲上11万?#
比特幣突破107,000美元,目前報價105,000美元,距離歷史高點109,580萬美元僅一步之遙。你覺得比特幣能否刷新歷史新高,衝擊11萬美元?請分享你的分析和預測!
🔵 #AI 代理板块市值回升#
據CoinGecko數據,AI代理板塊總市值回升至68.62億美元,過去24小時漲幅1.2%。其中,VIRTUAL大漲18.5%,AI16Z漲7.1%。你看好哪些AI代幣?如何布局你的持倉策略?來聊聊你的看法!
使用以上推薦話題發帖,發布你的觀點與交易策略,每日發帖即可賺取社區成長值!
📌 每日發帖可獲得 100 成長值,解鎖專屬福利:評論高亮、動態裝飾、月度成長值抽獎等多重權益!
🎁 月度抽獎獎品包括 MacBook Air、精美週邊、熱門代幣等超值好禮!
立即發帖 👉 https://www.gate.io/post
更多成長值任務,請更新 App 至最新版,並在【動態】頭像旁點擊成長值圖標查看。
Solana 早已超車以太坊?從鏈上新指標 REV 論戰看清公鏈的真正價值
REV 作為近日鏈上數據的新興指標,揭示公鏈真實經濟活動與區塊空間需求,試圖更真實地捕捉 L1 的經濟活力。然而 Solana 的霸榜,也引發以以太坊支持者為主的加密社群批評過於簡化。這場指標之爭,或將揭開公鏈評估標準的新篇章。
REV 是什麼?揭露鏈上經濟的「真實價值」
REV,全名為 Real Economic Value,也就是「真實經濟價值」,是一個衡量區塊鏈協議收入的新指標。不同於傳統只看基礎交易費 (Base Transaction Fees) 的做法,REV 將鏈上所有直接與區塊空間競價相關的收入都納入考量,包括:
Base Fees (基礎費用):交易基礎執行成本
Priority Fees (優先費):使用者為搶先上鏈額外支付的費用
MEV Tips (驗證者小費):由驗證者藉排序交易賺取的額外收入,例如 Solana 上的 Jito 小費
其目的在於更真實地反映市場對區塊空間的需求,並作為公鏈之間比較「經濟活躍度」的統一工具。
哪些公鏈在 REV 戰場中脫穎而出?
根據 Blockworks Research「Network REV、Application Revenue by Chain、Blockchain Key Stats」三張圖表統計,2025 年 5 月的 30 天資料中,表現最突出的公鏈如下:
Solana
Network REV 高達 1.21 億美元,佔全鏈 48.2%、App Revenue 更達 2.26 億美元,佔整體應用收入 65.9%。顯而易見,Solana 是目前 REV 與應用層收入的雙冠王,表現遠超其他公鏈。
Tron
協議層收入高達 5,348 萬美元,佔全鏈 21.3%,但 App Revenue 僅 68.6 萬,而且還下滑 9.1%,顯示其鏈上經濟活動集中於非應用層用途。
Ethereum
Network REV 為 $3,666 萬美元,佔全鏈 14.6%,App Revenue 為 $4,931 萬,佔整體應用收入 14.3%。REV 占比相較 Solana 顯得保守,展現出穩健的經濟基礎與成熟的應用層生態。
其他包括 BNB Chain、Base、Arbitrum 與 Polygon PoS 的低 REV Share 顯示著網路活躍度較低,但 App Revenue 仍具一定水準,僅協議層收入仍處於較低水位。
REV 指標的優勢與盲點:是價值新指標,還是過於偏頗?
優勢
更全面的收入衡量:將 MEV 與小費納入,讓鏈上經濟活動不再被低估。
量化區塊空間需求:高 REV 代表高競爭,也可能代表高度活躍。
有助於跨鏈比較:提供可衡量的依據,方便投資者與研究員快速判斷公鏈的即時經濟活躍度。
缺點
過於簡化網路價值:只關注短期收入且波動大,無法反映開發者社群、網路效應與生態發展潛力。
MEV 的爭議性:MEV 常被視為對用戶不利,納入 REV 可能放大其負面作用。
忽視長期機制設計:如以太坊的 EIP-1559 費用燃燒政策,有助於長期稀缺性,卻不會反映在 REV 中。
(什麼是 Gas 限制?Vitalik 預告:以太坊將在 2026 年大幅提升 Gas 限制,目標是不犧牲去中心化)
E 衛兵為何群起反對 REV?
包括 sassal.eth 與 Mary 等反對者,都在 X 上表達了對 REV 的三大批評:
太著重短期數據,低估以太坊長期潛力:網路的開發者採用度、基礎設施建設、L2 生態系統等無法透過 REV 衡量。
將 MEV 視為收益不當:MEV 被視為「隱性稅負」,對使用者體驗及長期網路經濟發展不利,應當越少越好。
讓 ETH 與 Solana 的比較失衡:REV 強調的是交易量與費用,對於強調安全性與去中心化設計的以太坊顯得不利,沒有比較意義。社群視其為一種「不公平評估」、甚至是「唱衰 ETH」的工具。
但也有如 Parrdigm 共同創辦人 Matt Huang 持中立意見,指出 REV 雖非完美,仍是區塊鏈經濟活躍度的代理指標 ,只是在使用時應避免陷入偏見。
(手續費收入下滑是衰敗嗎?Ignas:以太坊的價值本質早已在演化中重塑)
REV 是 L1 新評估標準還是誤導型指標?
REV 無疑為公鏈的分析與評估帶來新思維,也提供了衡量網路真實使用狀況的量化基礎。但正如其他包括 TVL 或 App Revenue 等指標一樣,它並非萬用標準。
對 Solana 而言,REV 是光榮戰績的背書;對以太坊支持者而言,REV 是一種未臻成熟的評估方式。未來若能搭配開發者活動、網路效應與協議通縮等數據,也許能構成更完整的鏈上評估模型。
這篇文章 Solana 早已超車以太坊?從鏈上新指標 REV 論戰看清公鏈的真正價值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