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5月12日訊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稱將籤署一項行政命令,預計使當地處方藥和藥品價格下降30%至80%。受此消息影響,今日開盤科創醫藥概念快速下跌,截至收盤,百濟神州跌超9%,百利天恆跌超6%,益方生物、智翔金泰等紛紛下跌。
《科創板日報》梳理科創板29家從事制藥行業的上市公司後發現,有4家公司2024年境外營收佔比達到60%以上,其中鍵凱科技、百濟神州、諾泰生物分別達62.69%、62.85%、63.2%,而百利天恆則達到91.59%。
公開資料顯示,百利天恆聚焦ADC藥物的研究、開發以及生產。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8.23億元,同比暴增936.31%。究其原因,公司曾與其第一大客戶BMS就BL-B01D1達成合作協議,其中8億元的首付款在報告期內到帳,境外收入實現結構性新增。報告期內,公司共計向BMS實現銷售額53.34億元。
事實上,國內藥企出海已並非一味專注於美國市場。4月10日,諾泰生物公告稱,與中東知名藥企Julphar達成戰略合作,將在阿聯酋、卡塔爾等中東和非洲地區22個國家就司美格魯肽原料藥供應達成相關約定。此外,百濟神州也將於2025年歐洲、日本等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展開新適應症的提交和申請。
▌高內銷仍佔大多數
更進一步而言,科創板中以內銷爲主的制藥企業實際上仍然佔據大多數。其中,有19家公司的境內銷售收入佔比達90%以上,有12家公司更是實現了產品100%內銷。
事實上,諸如吉貝爾、前沿生物等小市值公司,在一度下挫後已實現翻紅。公開資料顯示,吉貝爾主營產品爲利可君片,主治白血球減少症及血小板減少症。前沿生物的主營產品艾可寧(銷售佔比90.78%)則針對HIV-1病毒,每週只需給藥一次。
開源證券表示,國內創新藥企業正快速接軌全球,“license-out”不斷湧現,商業化環境逐步改善,同時,行業競爭格局在改善。隨着美國進入降息週期及國內持續對創新藥行業的支持,疊加減肥藥等現象級的大藥放量,制藥產業鏈在2025Q1業績見底回升,板塊有望迎來新機遇。
信達證券則認爲,前期受中美關稅政策持續升級的影響,出口產業鏈出現較大幅度的回撤,尤其是對美出口敞口相對較大的醫藥細分賽道,例如CXO板塊、原料藥板塊等,隨着關稅政策的邊際緩和,這些細分板塊有望迎來估值修復。
投資方面,方正證券近日研報指出,醫藥行業配置觸底反轉,機構情緒邊際回暖。2025年一季度偏股型基金重倉醫藥佔比環比提升0.47pct至9.13%,結束2024Q1以來的持續下行趨勢。其中持倉結構分化顯著,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藥企和CXO企業更受青睞。
興業證券認爲,2025年一季度,主動偏股型基金在醫藥生物行業持倉佔比爲10.58%,相比上個季度小幅提升,但持倉分位數處於18.3%的歷史較低水平。整體來看,創新藥已出現邊際改善,但市場熱度相對不高,機構持倉偏低,仍存在預期差空間。
來源:科創板日報
作者:科創板日報
239k 帖子
233k 帖子
153k 帖子
80k 帖子
67k 帖子
65k 帖子
61k 帖子
59k 帖子
53k 帖子
51k 帖子
特朗普成“藥價屠夫”!科創板醫藥股應聲大跌哪些公司被錯殺了?
《科創板日報》5月12日訊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稱將籤署一項行政命令,預計使當地處方藥和藥品價格下降30%至80%。受此消息影響,今日開盤科創醫藥概念快速下跌,截至收盤,百濟神州跌超9%,百利天恆跌超6%,益方生物、智翔金泰等紛紛下跌。
《科創板日報》梳理科創板29家從事制藥行業的上市公司後發現,有4家公司2024年境外營收佔比達到60%以上,其中鍵凱科技、百濟神州、諾泰生物分別達62.69%、62.85%、63.2%,而百利天恆則達到91.59%。
公開資料顯示,百利天恆聚焦ADC藥物的研究、開發以及生產。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8.23億元,同比暴增936.31%。究其原因,公司曾與其第一大客戶BMS就BL-B01D1達成合作協議,其中8億元的首付款在報告期內到帳,境外收入實現結構性新增。報告期內,公司共計向BMS實現銷售額53.34億元。
事實上,國內藥企出海已並非一味專注於美國市場。4月10日,諾泰生物公告稱,與中東知名藥企Julphar達成戰略合作,將在阿聯酋、卡塔爾等中東和非洲地區22個國家就司美格魯肽原料藥供應達成相關約定。此外,百濟神州也將於2025年歐洲、日本等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展開新適應症的提交和申請。
▌高內銷仍佔大多數
更進一步而言,科創板中以內銷爲主的制藥企業實際上仍然佔據大多數。其中,有19家公司的境內銷售收入佔比達90%以上,有12家公司更是實現了產品100%內銷。
事實上,諸如吉貝爾、前沿生物等小市值公司,在一度下挫後已實現翻紅。公開資料顯示,吉貝爾主營產品爲利可君片,主治白血球減少症及血小板減少症。前沿生物的主營產品艾可寧(銷售佔比90.78%)則針對HIV-1病毒,每週只需給藥一次。
開源證券表示,國內創新藥企業正快速接軌全球,“license-out”不斷湧現,商業化環境逐步改善,同時,行業競爭格局在改善。隨着美國進入降息週期及國內持續對創新藥行業的支持,疊加減肥藥等現象級的大藥放量,制藥產業鏈在2025Q1業績見底回升,板塊有望迎來新機遇。
信達證券則認爲,前期受中美關稅政策持續升級的影響,出口產業鏈出現較大幅度的回撤,尤其是對美出口敞口相對較大的醫藥細分賽道,例如CXO板塊、原料藥板塊等,隨着關稅政策的邊際緩和,這些細分板塊有望迎來估值修復。
投資方面,方正證券近日研報指出,醫藥行業配置觸底反轉,機構情緒邊際回暖。2025年一季度偏股型基金重倉醫藥佔比環比提升0.47pct至9.13%,結束2024Q1以來的持續下行趨勢。其中持倉結構分化顯著,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藥企和CXO企業更受青睞。
興業證券認爲,2025年一季度,主動偏股型基金在醫藥生物行業持倉佔比爲10.58%,相比上個季度小幅提升,但持倉分位數處於18.3%的歷史較低水平。整體來看,創新藥已出現邊際改善,但市場熱度相對不高,機構持倉偏低,仍存在預期差空間。
來源:科創板日報
作者:科創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