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liquid 如何重塑代幣價值捕獲

作者:波妞 來源:X,@13300RPM 翻譯:善歐巴,金色財經

傳統意義上的“真實收益”—比如分紅或手續費分成看似誘人,但往往只是基金會或大戶方便提款的渠道罷了。他們無需拋售核心持倉(這種鏈上操作可能引發市場恐慌),只需不斷把ETH或USDC分紅轉化爲真金白銀。與此同時,協議幾乎沒有任何再投資動作,小持幣者更是無力效仿,最終淪爲看客。表面上看是“無害”的收益模型,實際可能是隱祕的抽水機制,讓大戶低調而高效地提取協議價值,缺乏任何實質的問責或公開監督。

1. 回購和銷毀 = 小持幣者的民主紅利

Hyperliquid 倒轉了這一邏輯,採用“回購銷毀”模式。與其將手續費作爲“僞分紅”發放出去,不如直接用協議收入在公開市場回購 $HYPE,然後永久銷毀。

Mw0P14Kuf3QCQmysWKblOpWXU91pKhlSW4rZkmlh.png

這一機制爲小持幣者帶來了更民主的價值增長方式:每次協議回購並銷毀 $HYPE,代幣價格就傾向於漲,從而讓任何持有者尤其是小額用戶都有機會在價格高點自由獲利退出。

相比之下,基金會若要套現則阻力重重。一旦大規模拋售,鏈上會立刻暴露,引發市場恐慌,損害投資者信心,連帶項目聲譽也會受損。雖然有人質疑某些協議可能通過買回來“做市”,然後趁高位出貨,但對於認真做事的團隊來說,這種行爲不合邏輯——買回後再賣出,只會徹底摧毀市場信任,同時也傷害自身持倉價值。即便在相對寬松的加密圈,當以太坊基金會小規模出售 ETH 時,也曾引發過輿論反彈。

更重要的是,出貨行爲等同於切斷了支撐代幣價值的買回機制。回購本身是對項目信心的宣示,告訴市場:“協議本身是堅定的買家。”這不僅提振了投資者信心,也容易激發市場的“跟買”情緒。同時,代幣價格的上升,也會反過來增強協議和持幣者之間的長期利益綁定。

歸根結底,雖然買回機制對基金會有利,但從相對收益來看,小持幣者往往受益更大。他們無需擔心流動性限制,也不必承受大規模賣壓所帶來的聲譽成本。這種價值增長模式,比起按比例派息更公平、更廣泛地惠及社區。

2. 價值捕獲 101:回收,而非流失

代幣價值的本質,源於供需關係和對未來收益的預期。手續費分紅雖能吸引“喫息黨”,但也像個漏水的桶。協議創造的價值不斷流出生態系統,而不是沉澱在代幣內部形成複利效應。通過 ETH 或 USDC 支付的分紅,會週期性地被抽離,使增長動能逐漸削弱,而大戶則能輕鬆變現套利。

Hyperliquid 目前共有 4.226 億枚 $HYPE 被質押,其中基金會佔據約 2.727 億枚(約佔總量的 64%)。假如協議採用分紅模式而非回購銷毀,基金會理論上每年可分得約 1400 萬枚 $HYPE,約合 3.52 億美元(基於 2025 年 5 月 9 日累計買回量的 64%)。哪怕基金會聲稱部分再投資,也缺乏任何結構性保障——相當一部分價值可能直接被抽走,零售用戶和更廣泛的社區對此毫無掌控力,也看不到這些資金最終流向何處。

c1MdkBOIYg3gwzWfkmdqSx7fyD9kiu0GeUOU43lb.png

相比之下,回購銷毀機制是對收入的直接“再循環”,通過持續減少代幣總量,逐步提升每一位持有者的佔比。這種機制還能激發“反身性”反饋回路——預期供應將繼續收縮的投資者更傾向於長期持有,從而推動價格進一步上行。

在 Hyperliquid,現貨交易和上幣手續費最終都會流向 $HYPE 的焚毀池,意味着交易量越大,代幣越稀缺。與之相比,分紅機制的反射性遠遠不夠——因爲它需要每位持幣人手動將分紅再次用於買入代幣。而 Hyperliquid 的自動焚毀機制則即時生效、穩定可持續,在網路活動與代幣稀缺性之間建立了直接、強力的正向連接。

3. Hyperliquid 的社區優先原則

Hyperliquid 選擇「回購銷毀」而非手續費分紅,反映了其始終堅持的社區優先理念。項目從一開始就拒絕 VC 配額,而是向超過 9 萬名用戶大規模空投了 3.1 億枚 $HYPE(上線時估值約爲 16 億美元)。這種廣泛分發有效避免了內部拋售風險,構建了高度參與的用戶羣,也爲生態系統從第一天起就注入了充足流動性。

超過 70% 的 $HYPE 被預留給社區,用於持續的空投與激勵計劃,而基金會則質押其大量代幣以保障網路安全。通過明確避開“抽水式”分紅模型,Hyperliquid 實現了將協議收入反哺代幣價值的設計,使所有參與者都能從中受益。特別是對於散戶投資者來說,在買回推動價格漲時,他們有更大的靈活性選擇何時獲利。

4. 展望未來

繼 2022 年的“真實收益”熱潮之後,2024~2025 年展示了另一種更具可持續性的模型——「協議成爲自己最好的買家」。我們看到像 dYdX 等項目開始加入買回機制,以將更多收入沉澱在自身代幣上。市場的信號越來越明確:通過買回機制捕獲協議收入,可以增強投資者信心,讓人相信這個代幣並不是毫無支撐的“空氣幣”。

Hyperliquid 自項目初始就踐行這一邏輯。通過將費用用於焚毀,項目不僅避免了核心持幣人抽取過多利潤,還繞開了傳統分紅所涉及的潛在法律灰區。每當協議賺取手續費,所有持幣人都能從中看到具體的財務效果。

當然,並非所有採用買回機制的項目都取得了成功。那些雖然啓動了買回,卻未能支撐代幣價格的協議,往往缺乏真實的用戶需求、足夠的費用收入或扎實的社區基礎。回購銷毀不是靈丹妙藥,它無法拯救一個根基不穩的項目。想讓這種機制真正發揮作用,一個協議還必須擁有明確的市場契合度、穩定的現金流、可靠的使用場景,以及一個信任其長期價值的活躍社區。

從這個角度看,「回購銷毀」正在成爲優質代幣價值捕獲機制的核心環節。它構建了一種激勵結構:基金會和其他大戶若想獲利,必須通過提升代幣整體價值來實現。這爲交易者帶來中心化交易所級別的用戶體驗,也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手續費真正進入了“價值焚毀”回路,而不是進了某個大戶的錢包。最終結果是:用戶更有熱情、生態自我增強、並形成一種清晰的激勵框架,讓真正的使用行爲獲得獎勵。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